以案释法 | 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调岗问题

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调岗问题

 

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调岗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同时也极易引发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企业合法行使权利,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调岗的法律背景与争议焦点

目前,法律法规并未直接赋予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绝对权利。虽然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进行岗位调整,但这属于劳动合同变更范畴,按规定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然而,为应对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许多用人单位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调岗权。但这种约定在实务中存在诸多争议,其理解与效力往往成为劳动纠纷的关键因素。

 

案例分析:

孙某与模具公司的调岗纠纷

孙某于2017年8月入职某模具公司,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某直辖市,岗位为 “后勤辅助岗”,工作内容涵盖财务、预算管理和其他行政性工作,同时约定公司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孙某工作岗位、内容及地点。入职后,孙某在该公司位于某城区的开发中心从事财务人事辅助工作。2019年7月1日,公司基于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将各中心财务工作统一转回总部财务处管理,孙某办理了财务凭证交接。公司与孙某协商,提出安排其到开发中心其他岗位工作,但被孙某拒绝,随后公司安排孙某到相邻城区的总部从事人事相关工作。7月底,孙某要求回原岗位原地点工作,双方产生争议,孙某申请仲裁,要求按原岗位原地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律师分析

此案例的争议焦点在于模具公司对孙某的调岗调地点行为是否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虽有自主用人权利,可对劳动者岗位和地点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防止权利滥用。在仲裁和司法实务中,判断岗位或地点调整是否合理,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首先,模具公司的调整基于财务统一管理的生产经营需要,这符合合理性要求。其次,孙某所在的 “后勤辅助岗” 并非固定或专业岗位,公司调整具有一定灵活性。再者,公司在调整过程中与孙某进行了沟通协商,提供了包括在原地点调整岗位等多种选择,体现对其劳动权益的尊重。此外,新的人事岗位与原岗位性质相近,孙某能够胜任,且新工作地点交通便利,虽上下班时间增加,但不足以认定对其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综合以上因素,仲裁委员会依法驳回孙某的仲裁请求。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行使调岗权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合法性,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合法调岗的情形总结

(一)协商一致

(二)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三)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四)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五)脱密期、孕期、职业禁忌等特殊情况

 

调岗问题的综合考量与应对建议

企业在进行调岗操作时,务必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前提,充分考虑调岗对劳动者物质和非物质权利的影响,避免损害劳动者利益。劳动者也应熟悉自身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与企业沟通协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调岗问题涉及企业管理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键领域,只有在法律框架内,平衡双方利益,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与劳动者共同发展。

首页    以案释法    以案释法 | 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调岗问题